News and information
2022.08.26來源: 廣州日報編輯:媒體部
“看不見”的海量數據,讓我們辦事更便捷,讓整個城市更智慧。據悉,《廣州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“十四五”規劃》(簡稱《規劃》)將于近期正式印發實施,為未來廣州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描繪了“路線圖”和“施工圖”。8月25日,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,介紹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相關情況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廣州將聚焦群眾關心關切的辦事、看病、出行、創業、監管等熱點領域,廣泛應用新技術、新理念,通過高水平數字政府建設,推動政府決策更加科學有力、服務體驗更加高效便捷、社會治理更加精細人性,為超大城市智慧化、現代化治理提供“廣州樣本”。
創新超大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
“十四五”期間,廣州如何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?“廣州將以數字政府建設全面引領驅動數字化發展,加快建設數字經濟引領型城市和國際一流智慧城市。”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副局長、新聞發言人梁文謙表示。
廣州將開啟智慧政務新模式,圍繞群眾衣食住行、生老病死、安居樂業等實際需求,廣州將推出更多“好用、管用”的便民服務,增強政務服務供給的精準度和有效性。此外,廣州還將重點關注涉及老年人、殘疾人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,扎實做好線上線下服務適老化及助殘改造,讓特殊群體辦事“無障礙、不折騰”,更好地共享數字政府發展成果。
同時,突出善治慧治,構建超大城市治理新格局。根據《規劃》,廣州將按照“一圖統攬、一網共治”的總體治理構想,全面推進城市運行全要素數字化和虛擬化,創新超大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。目前,廣州已經打造了集感知、分析、服務、管理、指揮于一體的“穗智管”城市運行管理中樞,下一步,將依托這個平臺,加快布局“萬物互聯”的智能感知體系,不斷豐富交通管理、城市管理、生態環境、應急管理、公安執法等聯合治理場景,盡快完善全局“一屏掌控”、政令“一鍵智達”、執行“一貫到底”、監督“一覽無余”的智慧城市管理體系。同時,深度融入全省“一網統管”體系,促進灣區服務協同、治理協同和監管協同,有效支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。
通過數字化手段為基層減負賦能
在提升政府協同新效能方面,廣州將圍繞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總目標,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決策和管理服務,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優化和模式創新。一方面要推動“部門協同有提升”。聚焦黨政部門,以及人大、政協、法院、檢務等履職需求,構建市區一體、業務協同的整體政府運行機制,實現跨層級、跨地域、跨部門、跨系統、跨業務協同管理和服務。
另一方面,要實現“基層減負有實效”,通過數字化手段為基層減負賦能,推動市區兩級數據中心和部門、街(鎮)資源池建設,促進數據要素跨部門、跨層級共享配置,優化填表報數系統,避免數據重復采集和“二次錄入”,為基層實實在在減負增效。
此外,廣州還將堅持“以釋放數據價值為目標,以守住數據安全為底線”的要求,建立健全數據要素管理地方性法規,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體系,持續完善數據產業生態圈,提升安全保障能力,全力搶占數據要素市場化發展制高點。
充分發揮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中的核心引擎作用,率先探索穗港澳數據要素流通規則,加快建設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數字樞紐和南沙(粵港澳)數據服務試驗區,探索建立“數據海關”,促進數據資源充分匯聚、順暢流動和深度應用,賦能大灣區一體化協同發展。
優化涉企服務 打造廣州數字化企業服務平臺
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、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、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,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。“我們將根據企業在準入準營、項目建設、投融資、退出等不同階段實際需求,打造涵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‘服務鏈’,努力用高標準的服務來助推企業的高質量發展。”梁文謙說。
目前,在企業準入準營方面,廣州已經依托廣州市數字政府改革成果,在開辦企業“一網通”的基礎上,推出了10多項企業設立“一件事一次辦”服務,實現了企業經營許可事項“聯合辦、加速辦”。接下來,將進一步打通數據壁壘,強化信息共享,深入推進證照分離、告知承諾、容缺受理、智能秒辦等創新改革。同時,借助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技術手段,完善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,讓企業準入退出更快速、更省心。
“為解決目前涉企服務系統分散、訴求渠道不統一等問題,我們正在謀劃建設廣州市數字化企業服務平臺,預計今年內可以上線。”梁文謙介紹,建設這個平臺的目的是想以數字化手段為企業提供精準化、便利化“護航”服務。
另外,該平臺將整合廣州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、“穗好辦”APP、廣東政務服務網(廣州市)的企業咨詢服務能力,讓網上辦事、智能解答和人工服務同界面無縫銜接,并可將訴求“一鍵派單”,推動相應部門“接訴即辦”,實現“有事速辦,無事不擾”,讓企業能安心扎根廣州。
加快建立數據要素市場化的“廣州模式”
數字經濟時代,數據是新的生產要素,是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。廣州將如何激活廣州數據要素流通、打造數據交易生態?
據悉,近年來,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積極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,建設首席數據官隊伍,強化數據融合應用,打通供需渠道,激發市場活力,積極推動數據由資源向資產轉化。目前,全市統一的大數據平臺體系已初步建成、專業化數據管理隊伍基本構建、廣州市數據條例等立法工作正加快推動。
“當然,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,國內外數據要素市場化發展都處于萌芽期,也沒有形成得到普遍認可的、成熟有效的交易機制,數據‘原材料’從哪來,數據‘新產品’又賣到哪里去,數據‘紅利’分給誰……這些問題都有待于進一步探索與實踐。”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總工程師李剛介紹,下一步將繼續先行先試、大膽探索數據流通交易“無人區”,加快建立數據要素市場化的“廣州模式”。
具體來看,首先要摸清家底,面向全市各級部門開展信息化能力和公共數據資源普查,摸清公共數據資源底數,形成全市統一系統清單、數據清單和需求清單。推進全市統一的公共數據資源體系建設,為數據匯聚共享、分類分級開放、開發利用打好基礎。
打造國內首個交通行業智能視頻分析平臺“交通慧眼”
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鄒小江介紹,“十四五”期間,市交通運輸局正打造“2.0版城市智慧交通體系”,智慧交通大數據中心升級為智慧交通賦能中心。重點方向有三個:加強新興技術行業應用、深化大數據挖掘分析、推動行業企業構建智慧服務應用。
據悉,市交通運輸局圍繞“行業管理、市民出行、企業運營”三個方面應用需求推進智慧交通體系建設,在全國有多個先進經驗。例如,創新推廣全國首款交通綜合信息服務應用“廣州交通·行訊通”, 集聚20多項便民信息服務功能;創新打造國內首個交通行業智能視頻分析平臺“交通慧眼”,輔助提升交通管理和執法監管效率。